在厭氧反應器的運行中,我們經常聽到的反饋就是厭氧反應器跑泥或者不長泥,有些時候厭氧顆粒污泥流失過多,甚至需要重新採購顆粒污泥。今天,我們就來聊一聊厭氧反應器運行中最重要的部分,厭氧顆粒污泥的培養。
顆粒污泥的內部主要集聚着產甲烷菌,而顆粒表層集聚着水解發酵菌和產酸菌,它們也爲產甲烷菌提供一個保護層和緩衝層,有利於產甲烷菌的生長和不受外界幹擾。由於顆粒污泥使各種厭氧菌聚集在一起,細菌這間距離很近,提高了中間氫的轉移效率,能快速有交接地完成有機物轉化爲CH 4和CO 2等全過程。因此,顆粒污泥具有很高的產甲烷能力和去除廢水有機物的能力。
顆粒污泥是指UASB工藝中起淨化污水作用的污泥顆粒。 顆粒污泥的形成實際上是微生物固定的一種形式,其外觀爲具有相對規則的球形或橢圓形黑色顆料。顆粒污泥的粒徑一般爲0.1~3mm,個別大的有5mm,密度爲1.04~1.08g/cm3,比水略重,具有良好的確沉降性能和降解水中有機物的產甲烷活性。
高效厭氧反應器,即UASB厭氧反應器,它是20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技術,目前該技術已成功應用在各行業的污水處理中,具有處理容量高、投資少、佔地省、運行穩定等優點,是第三代厭氧反應器的代表工藝之一。
培養顆粒污泥首先對基質有一定的要求,一般的,在培養顆粒污泥的基質中COD:N:P=110——200:5:1.而有機廢液的基質可分爲偏碳水化合物類和偏蛋白質類。爲了能順利培養出顆粒污泥,對於偏碳水化合物類的污水需要添加N和P.而對於偏蛋白質類的污水需要添加碳源(如葡萄糖等)。有學者研究表明,不添加碳源,顆粒污泥的形成較爲困難可見,適當比例的碳源對促成顆粒污泥形成是必要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