厭氧顆粒污泥培養的6個要點
發佈日期:2019年03月18日 瀏覽次數:(0)
在厭氧反應器的運行中,我們經常聽到的反饋就是厭氧反應器跑泥或者不長泥,有些時候厭氧顆粒污泥流失過多,甚至需要重新採購顆粒污泥。今天,我們就來聊一聊厭氧反應器運行中最重要的部分,厭氧顆粒污泥的培養。
厭氧顆粒污泥本質上是多種微生物的聚集體,主要由各類產酸細菌和產甲烷細菌組成,產酸細菌在顆粒外部,產甲烷細菌在顆粒污泥內部。顆粒污泥中參與分解複雜有機物、生成甲烷的厭氧細菌可分爲如下三類:
第一類:水解發酵菌,對有機物進行最初的分解,生成有機酸和酒精。
第二類:產乙酸菌,對有機酸和酒精進一步分解利用。
第三類:產甲烷菌,將乙酸以及其它一些簡單化合物轉化成爲甲烷。
1. 厭氧顆粒污泥的特點
顏色呈灰黑色或褐黑色,包裹灰白色生物膜
相對密度在1.01~1.05左右
顆粒污泥沉降速率爲50~150m/h
2. 厭氧顆粒污泥的生長
厭氧顆粒污泥的維持和生長需要特定的條件。主要的指標有稀釋率和微生物的生長速率。稀釋率爲進水流量(m3/h)除以反應器的容積(m3),即水力停留時間的倒數。
微生物的生長速率爲反應器中單位量的微生物(kg)可以合成微生物的速度(kg/h)。在顆粒污泥生長的過程中,微生物洗出的速度需要小於微生物的最大生長速度,一旦稀釋率大於微生物最大生長速度,懸浮生長的微生物將會洗出。
3. 厭氧顆粒污泥的培養條件
厭氧顆粒污泥的培養,需要具備以下條件:
高稀釋率
至少70mg/l的Ca
營養物質的需求
合適的微生物種羣比例
破碎的小污泥顆粒或無機固體成爲內核
產甲烷菌附於內核上生長
酸化細菌幫助維持顆粒結構
完全酸化的廢水很難培養出顆粒污泥
4. 影響污泥顆粒化的因素
水力停留時間,是指調節酸化池的停留時間,一般情況下,水力停留時間越長,預酸化度越高,不同廢水如採用相同的水力停留時間,廢水的預酸化度不同。
預酸化度,一般應控制預酸化度在30-50%之間,如預酸化度過高,則不利於污泥顆粒化,會導致絮狀污泥增多,隨着水力負荷過大或產氣量增高,容易引起顆粒污泥流失。
懸浮固體,懸浮物會造成污泥產甲烷活性的降低,阻礙有機物的降解,引起污泥流失。
水力負荷,水力上升速度與產氣攪動可洗出細顆粒污泥和絮狀污泥。
無機鹽濃度,無機鹽濃度過高,污泥會鈣化,導致活性降低。
5. 影響顆粒污泥直徑大小的因素
底物在傳質過程中所能進入顆粒內部的深度
有機負荷的高低
如果低負荷忽然增加負荷將使顆粒污泥破碎
用較大的上升氣流與產氣量可選擇性的洗出較小的顆粒污泥
6.厭氧菌種的需求
碳源
營養
合適的溫度
PH中性
負荷過低開始自溶
負荷過高易酸化